读书笔记 -- 一战时间线

之前是瓜分全球殖民地的增量时代,一战是一个分水岭,增量分完了,争存量,就打起来了。美国孤悬海外,成为战争胜负手,也成为最大赢家。

开局

俄法结成同盟后,德国腹背受敌,于是制定了速胜法国,再打俄国的施里芬计划。德国把八个集团军的七个全部派到西线,力争在 42 天内打垮法国,然后再挥师北上迎击俄国。 西线陷入战壕战。东线,德国只有一个集团军,也就是第八集团军,总兵力 9 个师,而俄国的总兵力却有 19 个师,俄国一个师有 16 个营,而德国的一个师只有 12 个营。

德俄

俄军的部署是第一集团军从东向西,沿着与波罗的海海岸平行的方向直取柯尼斯堡。第二集团军从坦能堡南边进入东普鲁士,由南向北,两个集团军形成钳形攻势,把德国第八集团军包个饺子。 结果 两路大军之间是一大片沼泽湖泊,两边接应不上。德军走狗屎运意外截获俄军的部署后,立即用火车把几乎全部兵力运往南方,于局部形成压倒性优势,在坦能堡附近包围了俄国第二集团军。这就是著名的坦能堡大捷。

俄奥

俄奥两国的防线大致沿着喀尔巴阡山脉展开,从罗马尼亚边界一直到当时属于奥匈帝国的克拉科夫,全长 300 英里。正常思维的人肯定把部队全都摆在北边,把俄国人打退之后,塞尔维亚慢慢收拾。 奥匈帝国作死啊。要为斐迪南大公报仇,把部队切成三块,一块往南,去打塞尔维亚,一块往北,去喀尔巴阡山脉防守俄国,还有一个 B 集团军放在中间,按需要看是向南派还是向北派。 兵力来回运,武器补给全乱套了。南边居然输给了塞尔维亚,仗没法打了。

德俄

俄国在东线损失惨重,开战第一年伤亡 100 万人,另外 75 万人被俘虏。但是没关系啊,人有的是,仅 1916-1917 年间,俄国就又补充了 400 万兵员,炮弹产量增加了 20 倍,大炮产量增加了 10 倍,来复枪的产量增加了 11 倍。越打越强大。 面临这个恼人的局面,德国政府给当时流亡在苏黎世的列宁提供资金,让列宁回到沙俄搞革命。沙皇被迫于 1917 年宣布退位,很快,十月革命就爆发了。割地赔款,但是德国最终战败,合约没有执行。

德法

东线解决了,西线都无力打败对方,而进入了长期的消耗战。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,尤其是英国和德国粮食无法自给自足,要靠全球贸易才能解决吃饭问题。 这时候,制海权就成了关键所在。英国把控着制海权,这就意味着英国人和法国人能吃饱,而德国人却只能饿肚子,饿死了 75 万妇孺。 美国人一看哟打起来了,小麦玉米牛羊肉,瓜子花生大碗茶,就卖上了。德国没办法,搞潜艇无限战,美国恼了,加入了协约国,战败就只是时间问题了。


参考资料快照

本文短链接:
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or feedback, please reach out .